| 品牌 | 昊量光電 | 產地類別 | 國產 |
|---|---|---|---|
| 應用領域 | 綜合 |
一.高效率定制紫外倍頻腔產品概述
上海昊量光電致力于為科研與工業客戶提供高性能、全定制化的高效率紫外倍頻腔解決方案。該定制方案基于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,通過精密設計的諧振腔與優化相位匹配,將紅外/可見激光高效轉換為紫外波段,突破傳統激光器的波長限制。
當輸入數瓦級基頻光功率時,可實現高達85%的紅外光(IR)至可見光(VIS)轉換效率。
二.高效率定制紫外倍頻腔核心特點
整體式框架結構——所有光機械元件集成于整體式框架中,相較于傳統面包板自由空間光路,機械穩定性顯著提升。
波長可調諧性——所有倍頻腔均支持波長調諧,具體調諧范圍取決于晶體材料與目標波長。
密封防護設計——腔體配備密封窗口與蓋板,有效隔離晶體與環境接觸,防止吸附雜質與水汽侵蝕。
外部可調校性——反射鏡與晶體支架可通過高精度細螺紋調節旋鈕從腔體外直接校準,無需開蓋操作。
用戶可維護性——晶體與反射鏡支持用戶自主更換,降低維護成本與停機時間。
溫控相位匹配——晶體支架集成溫度傳感器與加熱元件,抑制晶體冷凝并實現精準相位匹配控制。
腔長主動穩定——通過壓電致動器電反饋系統穩定腔長,保障長期運行的光學穩定性。
診斷接口擴展——專用透射窗口輸出部分循環基頻光,用于實時監測與故障診斷。
潔凈氣體吹掃——預留氣體吹掃接口,維持晶體周圍超凈環境,確保紫外波段應用的可靠性。
標準化兼容設計——腔體底座兼容25 mm/1英寸螺孔間距光學平臺與面包板,即裝即用。
成熟應用驗證——多領域用戶長期使用驗證,適配量子計算、冷原子實驗、光譜分析等場景。
諧振腔參考
1.IR 到 VIS 標準腔
示例:794 nm、846 nm、986 nm、1064 nm、1156 nm、1550 nm
2.VIS 到 UV 標準腔。
示例:461 nm、532 nm、560 nm、626 nm
3.定制開發
三.高效率 定制紫外倍頻腔案例分享

1. 康涅狄格大學 | 紫外冷卻光生成 (261 nm)
目標:冷卻俘獲AlCl分子
方案:兩級定制倍頻腔
一級:1044 nm → 522 nm (綠光)
二級:522 nm → 261 nm (紫外)
輸出:2 W連續紫外光
技術亮點:高功率串聯設計,優化熱管理
2. 帝國理工學院 | 深紫外分子冷卻 (227.5 nm / 231.7 nm)
目標:冷卻AlF極性分子
方案:兩級高效倍頻
一級:近紅外 → 463 nm藍光 (>3.2 W, 效率>85%)
二級:463 nm → 深紫外 (>500 mW)
用戶評價:"創記錄級效率為實驗提供理想起點" – Dr. Stefan Truppe
3. 波恩大學 | 量子頻率轉換泵浦 (650 nm)
目標:高功率650nm用于量子倍頻來產生GaAs量子點 (850 nm) 與Yb?離子 (370 nm)
方案:可調諧SHG腔 (帶寬30 nm)
輸出:數百mW @650 nm
穩定性:非恒溫環境穩定運行3年,支持跨實驗室運輸

4. 波恩大學 | 鋅原子光譜學 (428 nm)
方案:標準SHG腔
輸入:Ti:Sa激光 @856 nm
輸出:3.3 W @428 nm
優勢:標準化產品即插即用,支持高分辨率光譜
5. 弗萊堡大學 | 離子阱量子模擬 (280 nm)
目標:操控Mg?離子量子態
方案:兩級倍頻 (560 nm → 280 nm)
輸出:0.1–0.5 W紫外光
應用:量子比特相干控制,已集成至離子阱實驗平臺
用戶評價:"280 nm光源是量子模擬的核心工具" – Dr. Ulrich Warring

6. 漢堡大學 | 鎵原子冷卻 (423 nm)
方案:標準SHG腔
輸入:TA放大二極管激光 @845 nm
輸出:>800 mW @423 nm
場景:玻色-愛因斯坦凝聚體 (BEC) 研究




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路2007號6號樓3樓
info@auniontech.com
